特发性震颤,作为一种脑部损害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那么,特发性震颤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何老年人群体尤其容易患上此病?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陈鸿耀为您一一解答。
一、特发性震颤的危害
特发性震颤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1.活动能力受限:震颤在发病10至20年后会逐渐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特别是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如书写、饮水、进食、穿衣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完成这些日常活动的能力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影响到言语功能。
2.社会功能受损:到了疾病后期,高达86%的患者在60至70岁时,其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会受到影响。这不仅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涉及到工作、社交等多个方面,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震颤和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加重震颤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4.并发其他疾病:特发性震颤患者还可能并发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等,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
二、老人为何容易患上特发性震颤
老年人群体之所以容易患上特发性震颤,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年龄老化: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大脑能力衰退的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元损伤等病理变化,从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环境因素: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如除草剂、杀虫剂、一氧化碳以及重金属(如汞、锰)等,可能对其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引发特发性震颤。这些环境因素在老年人群体中的累积效应尤为明显。
3.家族遗传性:特发性震颤具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家族中,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特发性震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老年人而言,如果家族中有特发性震颤病史,那么他们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特发性震颤的危害不容忽视,而老年人群体由于年龄、环境和遗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更容易患上此病。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避免有害环境因素的接触以及及时就医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关爱和支持。
热点问题:本月共济失调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