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康瑞医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神经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陈鸿耀主任,作为我院的特约技术顾问,他将为我们深入解析一种常见的良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特发性震颤。陈鸿耀主任不仅是上海神经外科脑立体定向技术的专家,更是我国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开拓者,从事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已逾40载,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一、特发性震颤的定义与特点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是一种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的常见疾病。据陈鸿耀主任介绍,30%~7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这意味着遗传因素在特发性震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震颤不仅限于手部,还可能同时涉及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左右人群的发病率为5.5%,65岁左右则高达10.2%。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发病年龄往往较早,大多数在20岁前就会发病。震颤的发生通常是两侧一起开始,以手部为起始部位,逐渐影响到头颈部、腿部等部位。震颤以节律性的上下震动性运动为主,且在进行精细动作、饥饿、疲劳、情绪激动时,震颤会加重。
二、特发性震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陈鸿耀主任指出,特发性震颤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值得注意的是,42%~75%的患者在饮酒后震颤可能有所减轻,但持续时间短暂,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这可作为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性试验。然而,特发性震颤也可能伴发帕金森病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
三、特发性震颤的治疗与预后
在治疗方面,陈鸿耀主任强调,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症状较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无需特殊治疗;症状较明显、影响工作者,需进行药物治疗;症状较重、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先进治疗方法。
关于预后,陈鸿耀主任表示,特发性震颤的发病年龄与预后无关,震颤的严重程度与死亡率也不相关。本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发展很慢,很少进行性加重。然而,部分患者在起病10~20年后,可能会因严重的震颤导致生活自理困难,社会交往活动减少,最终丧失劳动力而提前退休。因此,患者需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四、昆明康瑞医院的专业治疗
作为昆明康瑞医院的神经外科特约技术顾问,陈鸿耀主任将带领我院神经外科团队,为特发性震颤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我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和了解,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在昆明康瑞医院,我们与陈鸿耀主任一起,携手共克特发性震颤,为患者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热点问题:本月共济失调患者关注的问题.